旅游理论研究

  • 社区参与:内涵、本质与研究路向

    左冰;

    对概念的厘清不仅是基础理论研究的目的之一和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推动形成有效的社会行动和指导社会实践的依据和基础。通过对社区参与的理论基础、内涵与实质的探讨及其与中国语境下一些相似语义的辨析指出,社区参与作为西方民主社会自治精神的基本体现,建立在参与民主理论与实践基础之上,具有深刻的政治内涵;而中国旅游研究和实践中的社区参与含义指涉较为松散和宽泛。它既包括国家动员之下的群众参与,也包括居民为了个体利益或共同的兴趣爱好而自发进行的社会性活动。严格说来,这些"去政治化"的参与形式都未触及社区参与的实质。真正的社区参与立足于公民参与;社区参与最真实的形式是政治分权。社区参与的有效性,有赖于公民的塑造、政治增权以及与之相关的基础性、程序性和支持性制度的建设与实施。这才是中国社区参与进程中所面临的真正核心问题。唯有紧密围绕着这些话题开展研究,才能真正地指导社区参与实践,推进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发展。

    2012年05期 v.5;No.27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7K]
    [下载次数:17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9 ] |[阅读次数:202 ]
  • 旅游目的地品牌化成功的影响因素:基于文献回顾的研究

    高静;

    旅游目的地品牌化是全球旅游业进入目的地品牌竞争时代的重要研究命题。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对影响目的地品牌化成功的因素进行系统梳理,并提出了对目的地营销组织的几点管理启示。目的地品牌化成功的影响因素可分为两个层面,即品牌化战略执行层和品牌化管理支持层;主要包括以下九大因素:目的地品牌识别,目的地品牌定位,目的地品牌沟通,目的地品牌监测、评价与审计,强有力、坚定的品牌化领导,目的地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持续沟通,目的地利益相关者的合作,目的地品牌化文化氛围,目的地不同部门间的协作。

    2012年05期 v.5;No.27 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9K]
    [下载次数:8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129 ]
  • 艺术社区的发展、管理与旅游开发潜质分析

    王娟;衣莉芹;

    艺术社区在国内尚属新生事物,研究者较少。在广泛研究国外艺术社区发展过程和特征的基础上,提出艺术社区的3种形成方式、4种组织管理模式,并根据艺术社区空间分布的差异将之细化为艺术村和艺术街区两大类型。通过对艺术社区演进模式的总结,提出了艺术社区的旅游开发模式,得出旅游开发利于发展高端旅游、提供创意旅游产品、利于城市创意建设的结论。

    2012年05期 v.5;No.27 1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3K]
    [下载次数:3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54 ]

旅游者研究

  • 基于顾客感知价值的经济型酒店顾客忠诚驱动因素研究——以西安市经济型酒店为例

    沙绍举;邹益民;

    以顾客感知价值为研究视角,对经济型酒店顾客忠诚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构建经济型酒店顾客忠诚驱动模型,强调经济型酒店顾客感知价值对顾客忠诚具有直接决定性的驱动作用,而其驱动则从顾客的感知服务质量、情感价值、会员制、产品价值及获取便利性等5个方面来表现。最后,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对基于顾客感知价值的经济型酒店顾客忠诚的培育提出4点可行性建议:向顾客传递更多的价值;培育忠诚员工;科学管理顾客信息及精心打造品牌。

    2012年05期 v.5;No.27 19-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5K]
    [下载次数:16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185 ]
  • 基于游客感知的滨海旅游目的地综合评价研究

    康玉玮;陈扬乐;

    基于游客感知视角,在5级Likert量表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初步建立滨海旅游目的地综合量化评价体系,并以海南三亚为案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①旅游相关企业、旅游资源、开发成熟度、诚信度等4个因子主要决定了游客对滨海旅游目的地的评价水平;②旅游相关企业、旅游资源、开发成熟度对综合评价的解释度较高,比较重要;③三亚在旅游资源因子上的得分最高;④三亚滨海旅游在餐饮业方面游客评价最低,急需改进。

    2012年05期 v.5;No.27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7K]
    [下载次数:6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206 ]

旅游资源研究

  • 温泉泉源场所旅游情景构建研究

    王艳平;

    全国范围内的温泉旅游开发已进入火热阶段,在可持续发展理念基础上,尚需要倡导温泉敬畏精神,以平衡正在出现的过度开发现象,能够体现温泉敬畏的场所以泉源区最为重要。可以泉源内涵、场所依赖及旅游情景等学术成果为理论基础,研究并提出了泉源观光化、泉源小体验、方位指示、投宿泉源、泉源市井化、泉源以远的功能分异、仪式空间等情景类型。

    2012年05期 v.5;No.27 30-33+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6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19 ]
  • 旅游景观健康概念与诊断方法研究

    刘佳雪;

    为采取有效措施协调生态可持续与旅游发展需求的关系,有必要对旅游景观健康进行诊断。将景观健康的特征与标准引入旅游地人地关系研究中,阐述旅游景观健康概念及内涵,构建旅游景观健康评价CSAVR模型,并设计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实现对旅游景观健康量化评价与分析,是景观健康理论拓展至旅游研究领域的有益尝试。

    2012年05期 v.5;No.27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3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58 ]

旅游业研究

  • 中国西部省际旅游竞争力评价——基于熵权TOPSIS法

    文艳;郑向敏;

    构建旅游竞争力评价模型,通过熵值法客观确定指标权重,运用TOPSIS评价方法测度我国西部各省区的旅游竞争力,通过旅游业绩、旅游潜力和旅游支持3个细分指标揭示西部省区间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我国西部12省旅游竞争力差异性比较突出;西南地区各省份的旅游竞争力显著高于西北地区;在3各细分指标方面,除四川、云南、重庆和广西4省之外,其他省份都呈现出较明显的不均衡性;西部各省旅游竞争力整体呈上升发展趋势。

    2012年05期 v.5;No.27 38-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7K]
    [下载次数:6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143 ]
  • 我国旅游企业差旅管理经营模式案例比较分析——以国旅运通和携程网为例

    秦达郅;徐虹;白江曼;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企业的差旅活动日益频繁,差旅开支不断增多。借助专业的差旅管理公司进行差旅管理来节省支出,成为了很多企业的必然选择。将我国的差旅管理经营模式划分为中外合作经营模式和自主经营模式,选取了两种模式中经营状况较好的两个企业——国旅运通和携程旅行网作为典型案例,并从市场定位、差旅管理资源、技术和管理创新、服务内容、服务流程、服务网络和盈利渠道7个方面对二者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基于我国市场特点,结合二者的成功经验,得出了旅游企业差旅管理的6点启示。

    2012年05期 v.5;No.27 4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1K]
    [下载次数:16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22 ]
  • 我国旅游团队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实证研究

    杨彦锋;王蕾;

    在中国游客量持续增长、游客服务质量要求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使用信息化手段管理旅游客流已经成为必须。过对国内目前运行的4个区域性旅游团队管理信息系统进了比对研究,综合梳理其技术实现手段、管理架构和运营方式,分析其优势及存在问题。提出建立全国范围内的旅游团队管理信息系统设想,并对其实现的技术方案和运行机制提出了建议。

    2012年05期 v.5;No.27 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5K]
    [下载次数:2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45 ]
  • 大运河世界遗产申报策略调整

    刘小方;

    最新世界遗产入选标准频度和《世界遗产名录》中的运河遗产特征综合分析显示,大运河的世界遗产申报需缩小评选标准数额;分阶段申报易产生引发对大运河遗产真实性、完整性的削弱,浙东运河是大运河的南起源头和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利用良好,先行代表大运河申遗成功机率大。

    2012年05期 v.5;No.27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0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27 ]
  • 汶川大地震对四川省旅游风景区与游客分布的影响——基于SARIMA模型与线性回归分析研究

    吴良平;张健;王汝辉;

    通过汶川地震前四川省旅游数据建立SARIMA模型,预测了风景名胜区(简称风景区)游客人数,经震后游客人数实际值与预测值比较,定量分析了汶川地震对风景区的影响时滞、影响程度以及游客分布变化。研究发现:截至2010年4月,在不考虑风景区外部灾损影响下,风景区恢复至预测水平的时间随风景区离震源距离增大而缩短,风景区内部灾损程度与风景区离震源距离大致成直线反比关系,并且汶川地震对游客分布影响显著,部分风景区游客人数已超出预测水平。

    2012年05期 v.5;No.27 6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5K]
    [下载次数:2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43 ]
  • 北京市入境旅游与饭店旅行社的耦合协调度研究

    李培雄;宋保平;张春晖;曹晓仪;

    基于2001—2010年北京市入境旅游和饭店旅行社的各指标数据,首先通过相关分析,筛选出与北京市入境旅游发展存在相关关系的饭店旅行社参量,然后借助熵值法,计算出各个参量的权重及评价值,最后建立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入境旅游—饭店旅行社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十年间,其耦合度一直处于拮抗阶段,但耦合协调度水平变化幅度较大,2003年达到低谷,属于中度失调,2010年达到最高值,属于中级协调。因此,北京市饭店旅行社的发展仍不能有效的支撑其入境旅游的发展,亟待提升和完善。

    2012年05期 v.5;No.27 6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7K]
    [下载次数: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52 ]
  • 南京市“智慧旅游”总体架构研究

    邓贤峰;张晓海;

    目前中国"智慧旅游"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要进行不断的研究和探索。阐述了旅游信息技术发展的历程,分析了国内外智慧旅游发展研究现状,提出智慧旅游基本架构,并应用顶层设计的理念,对南京智慧旅游总体框架进行比较深入细致的研究。

    2012年05期 v.5;No.27 7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2K]
    [下载次数:42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6 ] |[阅读次数:223 ]
  • 基于旅游者健康视角下的青藏高原旅游适应区开发研究——以青海高原旅游区为例

    薛华菊;马耀峰;黄毅;张忠孝;唐仲霞;

    青藏高原高海拔对旅游者的健康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依据旅游健康思想和高原习服理论,结合青海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及其海拔高度优势,提出青海高原两个旅游适应区即环西宁旅游区和柴达木盆地旅游区,并对旅游适应区的不同适应时期做出相应的线路设计,旨在为赴青藏高原旅游者的健康旅游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2012年05期 v.5;No.27 7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2K]
    [下载次数:4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63 ]

旅游市场研究

  • 基于多种模型的福建省入境游客量预测

    余雅玲;杨建明;

    准确的旅游需求预测可以为政府和产业部门的旅游决策提供重要信息。根据福建省1985-2010年的26年入境游客量统计数据,利用移动平均、指数平滑、GM(1,1)、ARIMA(1,1,1)和GM-ARIMA 5种模型对未来5年入境游客量进行尝试性预测。通过对拟合过程的比较,发现以上5种模型均适用于福建省入境游客量的预测,但以GM-ARIMA组合模型拟合效果最佳,二次移动平均模型拟合效果最差。预测结果表明,至2015年福建省入境游客量大约可达520~580万人次。另外,研究结果支持目前国际上普遍认同的组合模型可以有效提高预测精度的观点。

    2012年05期 v.5;No.27 8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K]
    [下载次数:2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57 ]
  • 赴韩中国旅游市场开发对策分析

    慎丽华;董江春;耿晓琴;

    中国是韩国的第二大旅游客源市场。为了加强赴韩中国旅游市场的开发,以韩国文献和数据为基础,客观地分析了中国旅游者赴韩旅游的特征。通过特征分析,从宏观视角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赴韩中国旅游市场的开发对策,以期为赴韩中国旅游市场的开发提供一点借鉴,达到促进中韩旅游交流的目的。

    2012年05期 v.5;No.27 87-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8K]
    [下载次数:4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31 ]

国际旅游研究

  • 刍议现代全球国际旅游的阶段划分——兼论全球国际旅游市场的未来走势

    徐秀美;李洁;

    根据全球国际旅游业与其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联动关系,对1950——2010年间的全球国际旅游进行了阶段划分;根据2000——2009年全球国际旅游人数方面的数据,运用趋势外推法建立了趋势模型,利用时间序列模型中的二次曲线拟合法对未来全球国际旅游人数的走势进行了趋势预测,通过回顾与总结历史规律,对全球国际旅游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2012年05期 v.5;No.27 9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51 ]

旅游教育研究

  • 论高职旅游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林娜;

    目前高职旅游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基本上建立了梯级型的管理体制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随着社会和行业形势的变化,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出现了新的情况和问题,需要我们在政工队伍建设、学生自我管理、网络平台建设、人文类课程设置和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社会人"中的作用。

    2012年05期 v.5;No.27 98-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2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28 ]
  • 从“综合素质”到“素质综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反思与超越

    李丰生;杨杰;胡献林;李德华;

    大学之关键在于培养的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和成就事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当下存在的主要问题就在于学生的素质没得到更好综合。虽然学生的单项素质得到了较好发展,各项素质之间却没有有效地关联起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也就是各项素质没有得到综合。从综合素质向素质综合,正是弥补了传统应用型人才培养中所缺失的素质综合这个环节,由此提出了新的人才培养理念,构建了新的人才培养载体,搭建了新的人才培养平台,并在实践中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尝试。事实证明,素质综合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适应现代人才培养要求的重大突破。

    2012年05期 v.5;No.27 104-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3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42 ]
  • 基于新业态视角的旅游高等教育专业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陈贵超;瞿亘;

    分析了当前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新态势,认为当前我国旅游业发展呈现出旅游产业地位的提升、旅游资源内涵的丰富、旅游需求的深度化发展、旅游活动方式多样化的新态势。同时分析了我国旅游高等教育存在的与旅游新业态要求不符的3个突出表现:(1)专业目录不能充分反映旅游新业态生动活泼的发展现状;(2)新专业建设未能充分与旅游新业态发展的步伐保持一致;(3)专业建设面临"细分专业"或是"宽口径培养"两难选择。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旅游高等教育应从加强高职高专层次以及本科层次目录外专业的申报、做好新专业筹建准备、细分专业设置,兼顾宽口径专业能力的培养3个方面进行专业建设的主张。

    2012年05期 v.5;No.27 110-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7K]
    [下载次数:2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59 ]
  • 西部地区高等旅游教育国际化和本土化发展思考

    郑文俊;王金叶;

    西部地区高等旅游教育既要立足本土化,也要走向国际化。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创新发展的需要,本土化是文化多元化和民族文化持续发展的需要。通过旅游教育模式的"西为中用"、旅游实习过程的"漂洋过海"、人才培养方式的"中西合璧"构建国际化办学路径,通过专业建设"立足本土",教学内容"凸显本土",科学研究"服务本土"实现本土化人才培养。国际化与本土化的融合发展是西部地区高等旅游教育的必然选择。

    2012年05期 v.5;No.27 114-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0K]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55 ]
  • 多元交互式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实训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探索

    王晞;黄鑫;王亚娟;张文菊;龚攀;

    文章总结分析了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现行实训教师队伍建设存在问题与薄弱环节,借鉴国内外职业教师队伍建设的成功经验,探索基于校企深度合作的"师资结构多元、培养方式多样、工学交替互动、教做能力齐抓"的多元化、交互式培养的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实训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创新之路。

    2012年05期 v.5;No.27 117-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4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66 ]
  • 高职旅游类国家精品课程评价:基于内容与功能

    周春林;吕新河;杨洁;倪月犁;

    国家精品课程担负着展示课程内容、传播教学理念、共享优质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及教师教学提供帮助的功能。课程内容的有效组织和传达是课程网站成败的重要因素。以21门高职旅游类国家精品课程网站为研究样本,构建以教学资源、技术支持和学习管理为核心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内容分析法与问卷调查法,建立精品课程网站内容功能期望—交付模型,评价样本精品课程网站交付特征,为精品课程和旅游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提供依据。

    2012年05期 v.5;No.27 120-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1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53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