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与节事旅游研究

  • 展台场景设计对展览会观众行为的影响研究

    王春雷;汪祥;

    展台场景是一种特殊服务下的场景,通过研究展台场景中哪些要素对展览会观众的行为有显著影响以及影响观众行为的内在机制,有利于参展商对展台进行合理设计,以提高其参展效果。基于S-O-R(刺激-机体-反应)模型,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展台场景、展览会观众内在反应与展览会观众行为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发现:(1)观众内在反应在展台场景与观众行为之间充当部分中介作用;(2)展台场景由有形环境、工作人员、展台活动和展品4部分构成,观众对无形氛围这一要素感知不显著;(3)工作人员直接影响观众的参观意愿行为和互动程度行为;(4)相对于其他展台要素,展品对观众内在反应的影响最大,接着是有形环境、展台活动和工作人员;(5)情感反应对观众购买倾向的影响要强于认知反应。

    2018年01期 v.11;No.59 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6K]
    [下载次数:10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89 ]

其他

  • 第二届“西江旅游论坛”暨第四届“相思江·中国青年旅游学者论坛”在桂林举行

    <正>为促进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增进我国青年旅游学者交流,2017年12月15-17日,由广西高等学校旅游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广西旅游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桂林旅游学院联合主办的第二届"西江旅游论坛"暨第四届"相思江·中国青年旅游学者论坛"在桂林旅游学院隆重举行。来自全国50多所旅游院校和旅游科研院所的15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论坛。

    2018年01期 v.11;No.59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5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4 ]
  •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西江流域旅游发展的桂林宣言

    <正>2017年12月15日-17日,由广西高等学校旅游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广西旅游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桂林旅游学院共同主办的第二届"西江旅游论坛"暨第四届"相思江·中国青年旅游学者论坛"在桂林旅游学院召开,来自全国50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相关主管部门负责人和西江流域沿岸高校负责人代表,约150人,围绕"聚焦与共商:生态文明建设与全域旅游发展"主题展开学术研讨、

    2018年01期 v.11;No.59 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3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8 ]

旅游者研究

  • 基于卷入度和风险偏好视角的自助游手机预订行为研究

    高超;

    自助旅游逐渐成为人们普遍的出游方式,充分了解不同因素对自助旅游者使用手机预订旅游产品行为产生的影响,可以更好地促进旅游产品的开发与营销。以卷入度和风险偏好为研究视角,以到北京旅游的国内自助旅游者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研究数据,并通过SPSS19.0软件对所获取数据进行分析,试图找出不同自助旅游者使用手机预订旅游产品的行为差异。研究发现:手机的普及并未使旅游者预订行为发生改变;卷入度和风险偏好均会对手机预订行为产生影响;对手机预订的依赖程度越高,评价越好。因此,从不同的因素中寻找影响自助旅游者预订行为的因子,能为今后的旅游产品开发与营销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

    2018年01期 v.11;No.59 1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8K]
    [下载次数:4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34 ]

旅游业研究

  • 乡村旅游产业链内涵与特征研究

    吕宛青;张冬;李露露;

    从产业链的视角和基本理论出发,认为乡村旅游产业链是以乡土文化为依托,基于分工协作而满足城市居民旅游需要,涉及当地政府、农户、外来投资者、旅游企业等利益相关者的产品链、协作链和价值链,建立了乡村旅游产业链的基本框架。乡村旅游产业链具有政府起主导作用、模块化的网状协作、多个产业相融合、产业链本地化等特征。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在于完善产品链、充分发挥协作链的支柱作用、整合价值链、夯实乡土文化的根基。

    2018年01期 v.11;No.59 30-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0K]
    [下载次数:15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282 ]
  • 基于旅游亲和力的“好客中国”国家旅游品牌形象构建研究

    陈麦池;

    在世界经济论坛(WEF)发布的《旅游业竞争力报告》,中国"旅游亲和力"一项指标的全球排名连续位列后位,这一重要旅游资源与品牌资产亟待重视、培育和提升。从营销传播层面上,人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家旅游品牌形象最鲜活和最具亲和力的媒介。从旅游目的地层面上,中国居民的真实生活和好客态度是最贴近和打动入境游客的旅游资源。作为目的地"有待培育的第一引力",旅游亲和力有利于提高游客的体验性、满意度和忠诚度,通过测量、评估、管理旅游目的地的亲和力,对旅游目的地的跨文化管理和国家旅游品牌形象,对推动我国入境旅游的服务质量提升和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的实践意义。基于旅游亲和力的入境游客感知视角,构建"好客中国"的国家旅游品牌形象,以文化涉入度和客主交互度两大维度刻画旅游目的地的接待亲和力、文化亲和力、社会亲和力等侧面,从文化体验和客主交互的人-地双向感知系统,强化"好客中国"的入境游客满意度。

    2018年01期 v.11;No.59 38-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4K]
    [下载次数:7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64 ]
  • 基于变异系数-G1-TOPSIS的旅游驱动型城市城镇化质量评价模型研究

    吴荻;王恩旭;

    旅游产业驱动城镇化发展已经成为城镇化的一种重要方式,衡量旅游驱动型城市城镇化质量是判断旅游城镇化效果的重要基础与手段。因此,从经济城镇化质量、社会城镇化质量、基础设施城镇化质量、休闲城镇化质量、生态城镇化质量5个方面选择了旅游驱动型城市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基于变异系数、G1与TOPSIS的评价模型,并以我国典型旅游驱动型的12个城市为对象,对城镇化质量进行了实证评价。结果显示:12个城市城镇化综合质量为0.422 5,其数值并不高,且各个城市之间的城镇化质量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都江堰、韶山、三亚、敦煌的质量都高于0.75,安顺、武夷山、大理、黄山、张家界、峨眉山的质量处于0.1~0.4之间,井冈山、丽江的质量较低,均小于0.1。从12个城市城镇化分项质量来看,其高低次序依次为生态城镇化、社会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基础设施城镇化、休闲城镇化。通过研究发现,现阶段的旅游驱动型城镇化综合质量尚处于相对较低的状态,旅游产业驱动城镇化发展的内涵建设还须进一步加强,从而提升旅游驱动型城镇化质量水平,切实发挥旅游产业在城镇化进程中的核心作用。

    2018年01期 v.11;No.59 48-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2K]
    [下载次数:3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53 ]
  • 利益相关者视域下中国旅游上市企业效率研究——基于超效率DEA-Tobit两步法分析

    高明;何玮;

    当价值创造取代价值捕获时,企业价值的实现越来越依赖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高效合作。过往研究多从空间维度对旅游效率进行评价和研究,鲜有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衡量旅游企业的可持续价值创造能力。借鉴利益相关理论,基于超效率DEA-BCC思想对我国29家旅游上市公司展开效率评价,解决了传统研究中无法对有效率的单元进一步排序的弊端。进而通过Tobit模型的回归分析发现:(1)在价值创造视域下,利益相关者关系作为关键变量,是影响我国旅游上市企业效率的核心因素;(2)债权人关系对企业效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顾客关系、供应商关系均显著性地促进旅游上市企业效率提升,股东关系、员工关系、管理者关系和政府关系则对旅游上市企业效率提升影响不显著。

    2018年01期 v.11;No.59 5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7K]
    [下载次数:5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83 ]
  • 道路交通状况对省会城市旅游交通的影响研究

    国安东;张育庆;

    以2007年和2015年全国交通道路网络数据为基础,采用ArcGIS网络分析方法来探讨高铁开通对各省会城市旅游交通可达性及景点可达性的空间变化特征,然后利用旅游相互作用强度、旅游经济联系模型,来研究全国高铁开通对各省会城市旅游空间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铁开通减少了城市间旅行时间,旅行时间平均缩短了770.50min,相对减少了52%;高铁提高了城市景点可达性水平,增加了各省会城市在等时圈范围内到景点的数量,增加了居民在节假日期间对旅游景点的选择;高铁开通增强了城市间旅游相互强度和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之前省会城市间的差距。其中城市旅游空间相互作用强度平均提升了174.3,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平均增加了86.49,旅游空间作用强度变异系数和旅游经济联系指数变异系数分别减少了0.065,0.702。

    2018年01期 v.11;No.59 7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2K]
    [下载次数:7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0 ]
  • 海南省国内旅游区域差异特征研究

    童奇正;马丽卿;

    基于2009-2015年海南省国内旅游的相关指标,从整体与个体两个角度对其国内旅游的区域差异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海南国内旅游区域整体差异逐渐缩小,正朝着均衡状态演化;在2012年以后海南国内旅游区域内差异逐渐大于区域间差异,其中总差异主要由东西部区域内差异构成;市县间国内旅游发展在空间上呈现两极分化状态和以三亚为主导的极核集聚状态;多数市县的国内旅游相对发展率呈增长趋势,市县间国内旅游业发展的不平衡性随时间推移正逐步得到优化。并从区域交通条件、旅游资源等级、政策支持力度3个方面分别探讨了海南国内旅游区域差异形成的原因,以期为其国内旅游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参考。

    2018年01期 v.11;No.59 80-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7K]
    [下载次数:4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90 ]
  • 基于Smartmining文本挖掘的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以辽宁四处世界文化遗产地为例

    武传表;向慧容;

    以辽宁省4处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地为例,利用Smartmining数据分析软件,对专业旅行分享网站蚂蜂窝的旅游景点网络点评进行文本数据挖掘,探讨辽宁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地网络认知、情感、总体形象,结果表明:(1)辽宁世界文化遗产地网络形象可分为旅游资源、旅游服务、旅游活动及环境状况等4个主类目;(2)旅游资源、旅游活动及环境状况的情感形象较好,旅游者满意程度较高,旅游服务情感形象较差,旅游者最不满意;(3)沈阳故宫是辽宁世界文化遗产地网络形象最强的旅游目的地,"清朝""历史""宫廷""建筑"是感知最强的独特吸引物;(4)旅游者对辽宁世界文化遗产地旅游感知形象评价达到"值得一去"的水平,整体形象较好。

    2018年01期 v.11;No.59 91-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3K]
    [下载次数:1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207 ]
  • 张家界山地度假旅游目的地竞争力评价指标及模型研究

    郑群明;祝爱民;

    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准确评价山地度假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的强弱,有利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采用德尔菲技术和AHP分析法,构建了山地度假旅游目的地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并以湖南张家界为例,计算出张家界山地度假旅游目的地竞争力评价得分。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充分挖掘利用资源优势、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开发与保护并举等途径来提高张家界山地度假旅游目的地竞争力。

    2018年01期 v.11;No.59 103-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83K]
    [下载次数:1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86 ]
  • 基于旅游数字足迹的甘肃省旅游流网络结构研究

    曲静;吴铭;

    通过"火车头采集器"在携程网和百度旅游网站搜集到458篇网络游记,运用社会网络法分析甘肃省外地散客旅游流的时空及网络结构特征。研究表明:旅游客流季节性明显,游客出游时间相对集中且存在明显景区偏好;旅游流网络整体密度低,节点分布不均衡,少数节点在网络中占据中心地位;全省存在5个凝聚子群,子群内部联结密度高,子群间联系不密切;旅游节点等级差异明显,整体旅游线路较少。基于以上研究结论,为甘肃省旅游业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2018年01期 v.11;No.59 113-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7K]
    [下载次数:7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52 ]
  • 下载本期数据